“双碳”目标下的铜材突围:海亮股份的转型之路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双碳”目标与新能源基建并列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明确提出“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提高至20%”以及“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年内开工超50%”。在此背景下,铜材作为光伏、风电、储能等清洁能源系统的“血液”,战略价值持续凸显。然而,在高歌猛进的新能源转型背后,真的如报告描绘的那么美好吗?作为一名关注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观察者,我对此持有一定的批判性观点。

海亮股份的激进扩张与隐忧

全球铜加工龙头海亮股份近期动作频频:投资89亿元的兰州高性能铜箔项目首批产线加速投产,与华为云共建数字化工厂以实现降本增效,并通过资产腾挪(出售金川集团股权、收购金龙集团)强化新能源领域竞争力。这一系列动作,表面上是积极拥抱新能源,实现产业升级,但我更愿意将其解读为一种带有焦虑的“自救”。在传统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大背景下,海亮股份不得不押注新能源,试图寻找新的增长点。

新能源材料:从“传统制造”到“绿色智造”的跃迁?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高耗能行业绿色化改造”,海亮股份的兰州铜箔项目成为转型标杆。该项目采用电解液循环技术,废水回收率超90%,单位能耗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15%。其规划的5万吨铜箔产能中,4.5微米超薄锂电铜箔占比达70%,产品良率稳定在98%以上。这些数据看似光鲜,但如果深挖细节,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所谓的“绿色”和“智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和技术引进。对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而言,这种转型模式是难以复制的。

随着N型TOPCon电池技术迭代加速,光伏组件导电层铜箔渗透率提升至90%以上。单GW光伏组件铜箔用量约300吨,若2025年全球新增装机量达350GW,对应铜箔需求将突破18万吨。在储能与风电领域,海亮股份研发的高强高延伸铜箔(抗拉强度≥400MPa)将电池循环寿命延长至6000次以上,适配极端环境的风电变流器铜排耐盐雾腐蚀性能突破3000小时。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储能装机量将达50GW,风电新增装机75GW,两大领域铜材需求复合增长率预计超25%。

这些数据预示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方面,铜价的波动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过度依赖政策补贴和市场预期,容易导致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

数字基建:铜材赋能5G与算力网络底层架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算力、数据资源”纳入核心任务,要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随着5G基站建设进入“补盲填白”阶段,2025年全国基站总数预计突破500万座,对应铜材年需求增量达150万吨。海亮股份与华为共同打造有色金属行业第一家联合创新实验室,并发布有色金属材料行业首份AI蓝皮书——《有色金属材料(铜基材料)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蓝皮书》,推动生产指挥中心、工业智慧园区、产品研发、工艺优化、AI质检、计划预测、客户服务等应用场景的工业体系智能化发展。

在智能电网领域,其高导耐腐蚀铜排通过国际标准认证,适配特高压输电场景;超细铜丝传输损耗较传统产品降低20%,切入“东数西算”工程供应链。

在我看来,这些“智能化”的应用,更多的是一种“噱头”。5G基站的普及,算力网络的建设,确实会带动铜材的需求,但这种需求是否可持续,是否能真正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有待观察。更何况,AI技术的应用,也存在着数据安全、算法偏见等诸多问题。

政策红利兑现:绿色金融与产能扩张协同?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绿色金融工具成为企业升级的关键助力。海亮股份2024年年产27.6万吨铜及铜合金加工节能工艺及装备提升改造项目成功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境外布局方面,越南基地产能利用率达95%,境外销售毛利率较国内高3-5个百分点,有效对冲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带来的风险。

资产结构调整同样体现战略聚焦,海亮股份通过出售金川集团股权回收现金流37亿元,收购金龙集团强化铜管业务协同效应,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4.1%。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进一步降低,现金流结构显著优化。

海亮股份的转型路径,折射出传统制造业在“双碳”时代的突围逻辑:一方面通过技术升级打破“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产业桎梏,另一方面借助政策红利抢占新能源、数字经济等增量市场。正如其2025年战略规划所述:“聚焦有色材料智造,实现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跨越”。

不过,产业观察人士也提示风险:2024年LME铜价振幅达15%,铜价波动可能挤压加工费利润空间,且地产需求疲软或拖累建筑用铜需求。如何在政策红利与市场波动间把握平衡,将是海亮股份下一阶段的核心命题。但是在我看来,海亮股份的转型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过度依赖政策、忽视市场规律,可能会使其陷入新的困境。

2024年中国铜消费量超过2700万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5%以上,但是中国铜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却高达70%以上,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如何保证中国铜资源的安全,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 Kira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