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告别“大腹便便”,拥抱“苗条”的未来?

植田和男行长最近的表态,颇有些减肥成功的喜悦感,恨不得昭告天下“我瘦了!”。他说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过大”,要开始“瘦身”。这话听起来似乎决心很大,但结合日本经济的现状,总让人感觉有点勉强。

乐观的消费预期,真的靠谱吗?

植田行长对消费前景表示乐观,理由是工资稳步增长。但现实是,日本长期以来面临着通缩的困扰,民众消费意愿低迷。诚然,大公司与工会的工资谈判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些成果能否真正转化为消费动力,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别忘了,日本还有一大批中小企业,他们的工资水平能否跟上大公司的步伐,是个大大的问号。

此外,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贸易战的风险始终悬在头上。一旦贸易环境恶化,日本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必然会受到冲击,到时候,就算工资涨了,大家恐怕也不敢轻易花钱吧?

量化紧缩: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日本央行计划逐步缩减购债规模,这无疑是量化紧缩(QT)的重要一步。但是,QT是一把双刃剑,搞不好会适得其反。《华尔街日报》曾多次报道美国在QT过程中遭遇的挑战,例如国债收益率上升过快,导致市场波动加剧(参考: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23)。日本央行在实施QT时,必须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市场恐慌,导致日元汇率大幅波动。

更重要的是,日本政府的债务负担已经非常沉重。一旦利率上升,政府的偿债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这可能会迫使政府削减财政支出,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加息:赌一把,还是再等等?

市场普遍预期日本央行可能会在5月讨论加息。加息无疑可以提振日元汇率,吸引外资流入。但是,加息也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抑制投资。在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的情况下,贸然加息可能会扼杀复苏的苗头。

而且,一旦加息,日本的房地产市场可能会面临压力。要知道,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经济长期低迷。日本央行必须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总而言之,日本央行想要摆脱“大腹便便”的状态,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植田和男行长需要展现出足够的智慧和勇气,才能带领日本经济走出困境。

作者 Kira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