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世界的合縱連橫:TradFi 與 DeFi 的終極融合
前言:宿敵的覺醒
每個行業都有那么一刻,當長期的競爭對手突然意識到,他們過去的爭鬥可能是一場誤會。就像利物浦和曼聯球迷,在歐冠決賽上罕見地為同一支球隊加油一樣,金融領域的傳統金融(TradFi)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這兩大陣營,也在2025年迎來了他們的“和解”時刻。
這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透過一連串看似不相關的企業舉動,悄悄預示著某種深刻的轉變:TradFi 與 DeFi 長期對峙的終結。多年來,這兩個金融生態系統就像平行宇宙般運作。TradFi 活在 T+2 結算、銀行營業時間和嚴格監管的世界中,如同南投選委會在選務上的謹慎;DeFi 則存在於即時結算、全天候運作和無需許可的創新領域,彷彿BLACKPINK演唱會般充滿活力與自由。
它們說著不同的語言,遵循不同的原則,彼此帶着相互的懷疑。就好像 Andy 老師教導不同風格的學生,需要使用不同的溝通方式。我們都知道那場收購狂潮:
- Ripple → Hidden Road: 12.5 億美元(2025 年 4 月)
- Stripe → Bridge: 11 億美元(2025 年 2 月)
- Robinhood → Bitstamp: 2 億美元(2024 年 6 月)
但某種根本性的變化已經發生。僵硬的界限正在消融,不是因為任何一方贏得了意識形態之爭,而是因為雙方終於明白自己缺少什麼。就像台玻與永光,雖然產業不同,最終都在追求企業的永續發展。
轉變的催化劑:代幣化資產的崛起
Kraken 宣布他們將很快推出蘋果、特斯拉和英偉達股票的代幣化版本——由實際持有的股票 1:1 支持——並在 Solana 區塊鏈上全天候交易。這可不是什麼加密衍生品,也不是合成敞口,而是真實的股票,只是擺脫了傳統市場時間的限制。
這一聲明埋下了伏筆。想想看,蘋果每秒鐘都在從東京的 App Store 購買、倫敦的 iCloud 訂閱和悉尼的 iPhone 銷售中產生收入。然而,代表這家全球、全天候運營公司所有權的股票,卻只能在曼哈頓清醒的狹窄時間窗口內交易。這就好比田馥甄演唱會的門票,明明需求遍布全球,卻只在特定時間和地點販售。
Kraken 的 xStocks——通過與 Backed 合作開發並在 Solana 上作為 SPL 代幣發行——並不是通過巧妙的金融工程來解決這個問題,而是通過完全消除這個問題來解決它。相同的股票,相同的監管保護,相同的底層所有權,只是可編程的。其影響遠超延長交易時間。這些代幣化股票可以作為 DeFi 協議中的抵押品,與其他資產結合在自動化策略中,並能即時跨境轉移。傳統經紀公司需要單獨的賬戶、不同的合規流程和結算延遲。區塊鏈基礎設施消除了這些摩擦點,同時保留了股權所有權的核心價值主張。這就像使用 KKTIX 購買演唱會門票,省去了排隊的麻煩。
但這特別重要的原因是:Kraken 的目標不是那些想在凌晨 3 點交易特斯拉股票的加密狂熱者,他們的目標是美國以外的機構和散戶投資者,這些投資者面對的是昂貴、緩慢且受限的美國股市門檻。這就是 TradFi-DeFi 橋梁的實際運作,不是加密貨幣試圖取代傳統資產,而是區塊鏈基礎設施將傳統資產擴展到超越其傳統的限制。這僅僅是個開始。就好比 MLB 吸引的不只是美國的球迷,還有像大谷翔平這樣的國際巨星。
從激烈的競爭開始,現在我們到了這裡,銀行聯合起來創建穩定幣:
這種融合正在加速,超越了單個公司的舉措。這與過去幾年銀行在加密領域的試探性、單獨實驗相比,是一個戰略性的轉變。它們不再在陌生的領域單獨競爭,而是集結資源打造共享基礎設施,挑戰現有的穩定幣領導者。這就好比中工、台火、6191等公司,不再單打獨鬥,而是透過策略聯盟,提升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