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名卡发布:一场精心策划的“双赢”秀?

表面的光鲜:合作背后的真实考量

2025年4月19日,龙环汇丰与蓝海银行的联名卡发布会,与其说是水到渠成的合作,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双赢”大戏。新闻稿通篇充斥着溢美之词,什么“全新阶段”、“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字里行间恨不得把双方的合作吹成金融界的珠联璧合。

但稍加分析,便能嗅到一丝不寻常的味道。龙环汇丰,一个“领先的汽车金融科技平台”,助贷规模超过210亿,却需要依赖一家银行发行联名卡来“深化资源共享”?这本身就透露出其在资金实力和金融牌照上的短板。而蓝海银行,一家区域性银行,急于在汽车金融领域分一杯羹,与龙环汇丰的合作,无疑是其快速切入市场的捷径。双方各取所需,看似双赢,实则各怀鬼胎。这场合作,更像是龙环汇丰借蓝海银行的船出海,而蓝海银行则希望借助龙环汇丰在汽车金融领域站稳脚跟。

员工福利还是变相捆绑?联名卡的“专属”权益解读

这张以“高端黑”为主色调,寓意“腾飞与发展”的联名卡,真的能让龙环汇丰的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吗?大额转账额度、跨行取款零手续费,这些权益看似诱人,但仔细想想,在一个移动支付高度发达的时代,这些所谓的“专属权益”又能带来多少实际的便利?与其说是福利,不如说是企业的一种变相捆绑。把员工的工资卡换成联名卡,将员工的金融活动与企业深度绑定,这背后隐藏的,或许是企业对员工更强的管控和更深入的数据挖掘。蓝海银行会员体系提供的生活、商旅特权,更是常见的营销手段,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的成本还是转嫁给了消费者。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更多的是停留在口头上,实际操作中,还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导向。

普惠金融的华丽外衣:一场技术驱动的利益博弈?

新闻稿中反复强调的“普惠金融”,更像是一件华丽的外衣。龙环汇丰总裁索永鑫口中的“科技赋能”,蓝海银行领导所说的“金融向善”,都让人感到一种虚伪的空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固然可以优化风控和服务流程,但最终目的仍然是提升利润、降低风险。在汽车金融领域,技术进步带来的,往往是更加精准的客户画像、更加高效的催收手段,以及更加隐蔽的收费陷阱。普惠金融的本质应该是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金融服务,而不是让金融机构赚取更多的利润。龙环汇丰与蓝海银行的合作,如果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缺乏对社会责任的真正承担,那么所谓的“普惠金融”,最终也只是一场技术驱动的利益博弈。

作者 Kira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