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衍生品《影神图》:消费情怀还是文化沉淀?
官方授权的“图鉴”?——《影神图》的身份迷思
4月10日,《黑神话:悟空》那本名为《影神图》的官方授权衍生图书,悄然登陆了京东图书。官方的宣传语颇具诱惑力,什么“重要图鉴系统”、“收录203个角色”,仿佛手握此书,就能参透《悟空》的精髓,提前解锁游戏的隐藏剧情。但说白了,这不就是一本设定集吗?还是那种把游戏里边边角角的妖怪都拉出来溜一圈的“全家福”设定集。
且慢,官方给它扣了个“游记”的帽子,说是好事者记录的妖怪轶事。这番操作,多少有点“文化包装”的味道。毕竟,直接说这是游戏设定集,总感觉少了点格调,不足以匹配《黑神话:悟空》标榜的“东方美学”。于是,我们看到了“画影图形,抄名访姓,连同生平轶事”这种古色古香的描述,力图把一本周边产品,硬生生拔高到文化的高度。
问题是,这种拔高,真的站得住脚吗?我个人对此持保留态度。《西游记》本身就是一部充满隐喻和批判的作品,它的人物形象,情节设定,都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黑神话:悟空》试图在《西游记》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度依赖“官方设定”来解读游戏,甚至将周边产品奉为圭臬,那未免有些本末倒置。文化不是靠堆砌名词,更不是靠官方背书就能速成的。
更何况,这个“游记”的设定,细究起来,漏洞百出。谁没事儿干,专门去给路边的小妖精写传记?这“好事者”得多闲? 这种略显牵强的设定,与其说是为了丰富游戏的世界观,倒不如说是为了给周边产品增加卖点,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掏钱。